2025年7月6日 星期日
简体 | 繁体
进入适老模式 无障碍阅读
当前位置: 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 > 政  策 > 行政规范性文件 > 2017年规范性文件
修政文〔2017〕125号关于印发下载点点taptap网址APP旅游业改革创新实施方案的通知(有效)
文章来源:亚洲点点app下载 发布时间:2017-06-09

字号:【

下载点点taptap网址APP人民政府

关于印发下载点点taptap网址APP旅游业改革创新实施方案的通知

修政文〔2017125

 

各乡(镇)政府、县政府各有关部门,各有关单位:

《下载点点taptap网址APP旅游业改革创新实施方案》已经县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201769




下载点点taptap网址APP旅游业改革创新实施方案

 

为认真贯彻落实国家旅游局“515战略,进一步解放思想,创新发展,加快全域旅游建设,促进修武旅游业更好更快发展,形成观光旅游和休闲度假旅游并重、旅游传统业态和新业态齐升、基础设施建设和旅游公共服务共进的新格局,我县决定开展省级旅游业改革创新创建工作。为确保创建工作的顺利开展,特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严格按照国家、省、市旅游工作会议要求,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创新统筹职能、创新政策措施、创新产业引导,坚持以问题为导向,破解旅游业发展中的障碍和突出矛盾,建立综合统筹、政策驱动、转型升级、环境优化等系列配套措施。

(二)工作目标。全面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431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促进旅游投资和消费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1562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旅游市场综合监管的通知》(国办发〔20165号)等要求,围绕县域旅游综合改革和旅游景区改革创新,切实推动全域旅游,深化体制机制创新,完善旅游厕所等公共服务体系,规范市场秩序,提升融合发展能力,强化旅游扶贫,努力为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做出更大的贡献。

  二、主要任务

(一)创新旅游产业定位

1.构建全域旅游格局。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推进旅游供给侧改革为主线,以转型升级、提质增效为主题,以扩大旅游消费和提升旅游服务质量为重点,旅游与城市建设、新型工业、休闲农业、文化资源融合发展,民宿产业联动推进,切实推动全域旅游。

2.实施旅游二次创业。以全域旅游、全新形象为目标,以面、核、轴、点、带为布局,按照全域统筹、景城联动、产业融合、优化提升的思路,围绕旅游+”,全域统筹布局,支持景区发展,打造景城联动,建设项目支撑,提升旅游景观,在旅游二次创业上实现新突破。

3.发挥促就业、惠民生作用。发挥旅游业的综合带动作用,不断开拓就业空间,到2017年底,旅游业直接和间接就业人数达到3.5万人;促进旅游业惠民富民,倡导文明旅游,提升市民幸福指数,助力幸福修武建设。

4.完善考核评价体系。进一步强化对旅游业的科学发展考核,建立科学有效的旅游业发展考核机制,逐步形成与省级旅游业改革创新先行区相适应的考核评价体系。

        (二)创新发展引导机制

1.加大财政投入力度。根据我县实际,安排与旅游业发展相适应的财政资金。研究制定财政、国土支持旅游业发展的相关政策,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旅游公共服务和城市旅游形象宣传推广的财政投入。依托报纸、网络、电视等媒体,整合外宣、文化、体育以及大型节庆会展活动等对外宣传资源,集中力量打造城市旅游主题品牌形象。

2.建立多元化投融资平台。成立规模不低于50亿元的“修武·云台山全域旅游产业发展基金”,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等提供资金支持。同时,通过与银行合作,吸纳社会资本,整合交通、水利、电力、农业等各类项目资金,重点扶持发展潜力大和成长性强的旅游企业,加大对智慧旅游、文化创意等项目支持力度。不断拓宽旅游企业融资渠道,鼓励、引导有条件的旅游企业采取多种形式上市融资。  

3.深化旅游业供给侧改革。加快发展休闲度假旅游业态,推进重点旅游项目建设。鼓励和引导旅游企业改变经营模式,提高服务质量,提升产品附加值,避免同质化经营。推动乡村旅游提档升级,打造差异化乡村旅游产品,加快发展乡村休闲度假、民宿等特色产品。提升大众化旅游产品供给质量,深入开展旅游惠民活动,实施旅游扶贫攻坚,共享旅游发展成果。

        (三)创新公共服务体制

1.构建与中国超级旅游目的地城市相配套的公共服务体系。大力推进旅游集散中心、自驾车营地、旅游引导标识、旅游厕所和无线网络等旅游公共服务项目建设。出台《城区沿街单位内部厕所对外开放实施方案》,引导沿街机关企事业单位内部厕所向外部人群开放。

2.加大社会资本和资源整合力度。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和社会力量参与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探索政府引导性投资带动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投入机制,积极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

3.建设修武旅游业数据服务保障平台。进一步完善旅游业统计工作,积极建设修武旅游数据中心。充分发挥旅游统计工作平台、旅游数据分析平台、涉旅决策支持平台、相关产业引导平台和国际交流合作平台的作用,为旅游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科学的信息和技术保障。

  (四)创新市场监管机制

1.强化综合执法机制。在“1+3”旅游综合执法体系的基础上,全面整合旅游、公安、食药监、工商、法院、发改等多个执法部门力量,在执法协调管理机制上向国内先进地区看齐,全面提高依法兴旅和依法治旅水平,叫响不让一个游客在修武受委屈的旅游服务品牌。

2.建立游客投诉统一受理平台。成立旅游综合执法工作领导小组,设立旅游综合执法办公室,整合全县涉旅部门对外公开服务电话,涉旅信息实时共享,统一受理全县旅游方面的咨询、求助、举报、投诉和建议,提高旅游投诉处理效能。

3.建设诚信体系和监督机制。设立旅游红黑榜和曝光台,将所有县域涉旅单位的不文明行为通过官方网站、微博、微信等形式向游客和社会公布,为游客消费提供引导。

        (五)创新区域协调发展体制

促进城乡旅游互动协调发展。抓好省级旅游综合改革试点工作,深入挖掘修武山水旅游资源。搭建项目推介平台,实施大招商、大开发,推动修武旅游快速崛起。充分发挥云台山景区的轴带辐射作用,鼓励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培育发展生态、绿色、高端乡村生态旅游项目,推动传统农家乐提档升级,实施旅游精准扶贫。大力推进乡村旅游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配套设施建设,深入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整治,为城乡旅游协调发展创造条件。

        (六)创新旅游目的地建设机制

1.推进落实旅游发展用地政策。全面落实国土资源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旅游局《关于支持旅游业发展用地政策的意见》(国土资规〔201510号),制定实施办法,建立旅游用地分类管理制度,积极保障旅游业发展用地供应。对投资大、发展前景好的旅游重点项目和旅游公共服务设施项目,优先落实用地计划指标。在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县域乡村建设规划、镇和村庄规划、风景名胜区规划等相关规划的前提下,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可以依法使用建设用地自办或以土地使用权入股、联营等方式与其他单位和个人共同举办住宿、餐饮、停车场等旅游接待服务企业。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以外的单位和个人,可依法通过承包经营流转的方式,使用农民集体所有的农用地、未利用地,从事与旅游相关的种植业、林业、畜牧业生产。

2.拓展现有社会资源二次开发路径。实施旅游+”战略,加强旅游与农业、工业、体育、文化、养老、健康等产业的融合,特别要抓好乡村旅游、文化旅游、老年旅游、中医药健康旅游等新兴融合业态的发展。积极开展旅游三创行动,加强创业辅导,鼓励旅游企业家、投资人和专家学者担任旅游创客导师,打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旅游支撑平台。积极拓展“旅游+”互联网空间,推进智慧旅游城市建设,充分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科技手段,建设完善综合全面的旅游大数据分析系统、科学准确的决策管理和指挥调度系统。

  3.推进修武旅游智库建设。全方位汇聚旅游院校、科研院所、中介组织、行业精英等方面的智力资源,建立修武旅游专家咨询决策机制,打造修武旅游智库,为科学决策、改革发展提供理论支撑和智力支持。

三、工作保障

(一)加强组织领导。调整下载点点taptap网址APP旅游工作领导小组成员,负责研究部署旅游业发展、市场秩序等方面的宏观性、长远性、重大性问题,统筹推进旅游业改革创新工作,及河南省旅游业改革创新创建工作。将旅游发展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工作的全局,每年召开旅游工作推进会议,进一步强化旅游行政主管部门在旅游产业规划、综合监管、政策协调、旅游经济运行监测等方面的职能作用,推动旅游业由部门单一发展向部门综合推进联动发展转变。

(二)落实多规合一。将旅游规划纳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乡规划、环境保护规划等整体规划体系;旅游部门在编制旅游规划时,应与相关主管部门对接,落实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乡规划、环境保护规划等要求,切实做到旅游规划纳入全县空间规划。同时,规划编制时应充分考虑相关旅游项目、设施的空间布局和建设用地要求,兼顾旅游业发展需要,确保规划的科学性和可实施性。

  (三)营造舆论氛围。加强对旅游业改革创新创建工作的宣传引导,及时宣传工作中涌现出的好经验、好做法,对改革创新亮点工作和典型案例进行专题报道、深度解读,大力营造全县加快推进旅游改革创新工作良好的舆论氛围和社会环境。



文件下载下载WORD版.docx下载PDF版.pdf





豫ICP备19019548号-1 | 焦公网安备41082102410836 |  政府网站标识码:4108210001

主办单位:亚洲点点app下载 | 网站地图  

联系电话:0391-7192682 | 电子邮箱:xwxxhb@126.com

图片:
拼音
Baidu
taptap.cn官网下载